9月2日,山東濟南,山東大學迎新學生與人形機器人握手互動。高藝芯 攝
“非常驚喜!向它揮手時,它能感應到我的動作。”山東大學新生王一涵報到時,握上了機器狗“笨笨”圓胖的“小手”。
“這次迎新,我們重點展示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前者可完成招手、握手、打太極拳等基礎動作,與同學們簡單交互。后者具備前進、奔跑、負重能力。”山東大學數智化支撐研究院工程師李振在現場向新生介紹機器人的功能及應用場景。
人形機器人搭載大語言模型、具身智能等技術,四足機器人攜帶傳感器、攝像頭等硬件,科技感滿滿。“機器人的交互能力和動作熟練度,遠超學生日常想象。希望借此激發他們對前沿科技的探知欲,思考如何將自身學科與機械工程等專業進行跨學科交叉融合。”李振說。
社交平臺上,四足機器人“組團”在浙江大學扛行李引發關注。它們身扛被褥、書包等入學物資,穩步攀爬樓梯,自主導航、智能避障,還憑借互動表演、派送飲料等服務收獲大批“粉絲”。“強烈建議人手一只”“科技改變生活,最生動的寫照”……網友們艷羨不已。
南京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也在官方賬號秀出不同樣式和功能的機器人。其中,由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開發的“小藍鯨”機器人,既能指引報到流程、講解校史校訓,也能與新生趣味互動,拍照、猜拳皆精通。
高校開學季“炫”技的“全能助手”們是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深度應用,機器人精準嵌入工業生產、醫療健康、教育娛樂等各領域,加速從概念設想走向實際應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
“當前,人形機器人的交互性、運動控制能力、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李振認為,未來要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系統,以滿足多功能、多要求、多場地的復雜實際應用需求,同時優化機器人的智能交互能力,升級大語言模型,使它們與人類的協作更密切融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