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銘記歷史,傳承薪火”千人觀看閱兵直播活動在中山紀念堂舉行。記者陳楚紅攝
1945年9月16日10時,廣東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作為廣東地區日軍簽字投降的見證地,中山紀念堂在抗戰勝利史上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義。
“中山紀念堂氛圍莊重威嚴,在這里觀看閱兵直播,更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法俊楠稱。
在眾多的閱兵環節中,殲擊機梯隊讓法俊楠感觸最深。“殲擊機梯隊規模龐大、氣勢恢宏,讓海外華僑深感振奮,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祖國的飛速發展。”旅居泰國11年的法俊楠說,作為海外華僑,如今見證祖國在和平中穩步發展,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心中滿是自豪。
“震撼、自豪、和平!”觀看完閱兵儀式后,廣州市僑聯海外顧問、英國嶺南文商總會執行主席薛方亮用三個詞總結自己的體會,他認為閱兵儀式并非炫耀武力,而是彰顯守護和平的決心。“人民軍隊從‘小米加步槍’發展到如今的強大,來之不易,此舉是向世界宣揚中國愛好和平、珍視和平、守護和平、共享和平的立場。”薛方亮說。
“閱兵儀式上,士兵們踢正步時展現出的精氣神讓我深受觸動,我感受到他們背后付出的艱辛。”加拿大華商會理事兼秘書長張安妮表示,閱兵儀式開始后,她第一時間把直播鏈接發給父母,并提醒海外親友觀看,“正是由于抗戰老兵等先輩的努力,才換來如今和平美好的社會。作為加拿大的電視主持人,我有責任把中國歷史與真實情況分享給加拿大,尤其是讓當地年輕人了解中國的團結”。
“新式武器裝備讓我最為震撼,這些武器很多都是首次亮相。”菲律賓菲華潮汕聯鄉會會長王銳稱,他會向當地民眾分享對此次閱兵儀式的感悟,并向海外傳達中國軍事力量強大并非為了侵略,而是旨在維護國家自身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理念。
“祖國的發展讓我們在海外有了更挺直的腰板,贏得了更多當地人的尊重。”瑞典廣東華人協會會長鐘鍵旅居北歐瑞典12年,“曾經,海外部分國家民眾對中國了解甚少,甚至帶著些許輕視;但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他們在與我們的交往中逐漸對我們多了幾分敬佩。”他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海外僑胞與中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些只有長期在海外生活的僑胞才能感受深刻。”薛方亮直言,過去在海外被視為“二等、三等公民”的滋味不好受,如今能真切感受到作為華夏兒女的自豪,“隨著中國逐步發展,新能源汽車等科技產品進入海外市場,海外對華僑華人的態度也轉為尊重。”
“沒有國家強大,就沒有小家幸福。”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廣州市僑聯顧問徐向英曾在日本留學生活多年,她對此有深刻認知,認為個人幸福與國家命運緊密交織,國家興亡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我接觸到的日本老師和普通民眾大多對中國人民友好,同樣向往和平、安全的生活,渴望過上好日子。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戰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