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突擊車上的榮譽旗幟從何而來?揭秘戰旗方隊背后的英雄贊歌
這次閱兵中,戰旗方隊引領裝備方隊7個作戰群受閱。據介紹,此次編設戰旗方隊,不僅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對功勛榮譽的銘記,也體現著對抗戰精神的薪火相傳、對優良傳統的賡續弘揚。
戰旗方隊,由25輛新型猛士突擊車組成,車上搭載的榮譽戰旗,都是從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授稱(命名)單位中遴選,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卓絕戰斗的縮影,承載著我軍抗擊日寇、抵御侵略的苦難輝煌。
總臺記者 李迎新:在參加受閱的這些榮譽戰旗中,有4面是因1937年9月的平型關戰役而得名。這次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提振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也是在這次戰役中,八路軍涌現出一大批模范單位和個人,“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就是其中的一個。
“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時為八路軍第115師685團2營5連。1937年9月25日,5連作為“突擊連”,奉命伏擊日軍先頭部隊。戰斗中,連長曾賢生帶領全連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戰后,連隊被授予“平型關大戰突擊連”。
戰旗方隊 李康寧:特別自豪自己是“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一員,雖說我們連隊經過了多次的編制體制調整,但連隊猛打猛攻的光榮傳統始終沒有丟,不管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對手,我們都會發揚先輩逢敵敢亮劍、刺刀敢見紅的戰斗精神,讓光榮戰旗始終高高飄揚。
為榮譽戰旗而自豪的不止李康寧一人,戰旗方隊每名官兵都能講上一段自己與戰旗的故事,來自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的二級上士田永順就是其中一位。田永順告訴記者,今年不僅是他第三次參加閱兵,也是第二次陪伴這面“勢如破竹”戰旗參加閱兵。
戰旗方隊 田永順:我們部隊的前身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分區第二分區十九團,在“百團大戰”中數十次地投入了戰斗,先后攻克了盂縣、壽陽、陽曲等多個日軍的據點,因為戰績突出被授予“勢如破竹”榮譽戰旗。我和這面戰旗都曾參加過2019年的國慶閱兵,今年再次與這面戰旗參加“勝利日”閱兵,這是我莫大的光榮。
櫛風沐雨80載,英雄血脈代代傳。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這一面面飄揚的戰旗,而每一面戰旗不僅傳唱著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也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炬,教育和激勵著一代代官兵奮勇前行。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武裝抗日的旗幟,領導人民軍隊砥柱中流,支撐起救亡圖存的希望。當歷史邁進新的發展階段,廣大官兵在黨的帶領下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錘煉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獵獵軍旗始終迎風飄揚。
戰旗方隊 王宸一:作為“劉老莊連”的傳人與這面戰旗的擎旗手,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我感到無上的光榮。我們會保持發揚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連魂精神,全面提升打贏本領,努力在備戰打仗中捍衛榮譽、續寫榮光。(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