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搭建“鄉村朋友圈”,激活鄉村消費活力
閱讀提示
在浙江安吉余村,“青年理想集結地”的新標簽格外凸顯。從2022年提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到2023年成功打造創業平臺“青來集”,再到2024年成立余村全球青年發展學院,一個以余村為原點、輻射1鎮2鄉24個村的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區逐漸成形,為青年入鄉提供全新思路,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活力。
在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漫山遍野的茶田竹林間,一間廢棄的竹木加工廠經過改造,成了國內第一個專門服務數字游民的創意園區——DNA數字游民公社(Digital Nomad ANJI)。在這里,住了許多背著電腦的“新村民”,他們不是游客,而是來這里工作、生活的“數字游民”。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辦公成為可能,數字游民由此興起?!霸卩l村工作和生活,用一臺電腦和世界保持聯系,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也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數字游民社區主理人許崧說。
安吉的數字游民公社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數字游民,為安吉帶來了好奇心、創造力與嬗變的生命力,助力鄉村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理想之地。
構建宜居宜業新空間
2019年,李彥漪攜手許崧和阿德,在溪龍鄉橫山村打造了DNA數字游民公社,游民中有自由職業者、創業者,也有遠程辦公的職場人,還有正在體驗Gap Time的朋友。在這里,時不時有小伙伴做分享、張羅組織各類活動;社區運營者也會積極支持游民的在地研究計劃、提供適當經費,使社區多了一種象牙塔般的精神屬性。
“這里只有矮矮的樓房,沒有兩層樓以上的建筑?!表椖吭O計師俞維解釋,層數越高的建筑,層次感越強,也越容易產生心理上的阻隔。而數字游民社區的精神則是“去中心化”。
社區最剛需、最基本的功能一定是居住。許崧介紹,“DNA”的入住規則十分簡單,但也有所限定,即入住時間至少7天,“時間太短融入不了社群。有人情味的社群關系,是吸引數字游民聚集的重點?!痹S崧說。
為留住這些青年人,安吉推出了就業有補貼、創業有支撐、安居有保障的“誠意”政策。不同學歷青年就業可獲每月1200元~4500元補貼,通過“兩山夢想基金”“銀行超市”等為青創者提供資金支持;創新共有產權住房模式,入鄉青年可享10萬~50萬元房票補貼。
2023年,許崧把目光轉向了隔壁的天荒坪鎮?!鞍布數睾苷J可這種模式,希望將其進一步推廣。有了政府的支持,項目推進速度很快?!痹S崧感慨道。很快,天荒坪鎮余村數字游民公社DN余村宣布成立。這里不僅有15萬平方米的生產辦公空間,還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建立“5分鐘生活服務圈”,進一步為數字游民們的創業與生活提供保障。
從“旅居駐足”到“共創扎根”
作為全國最大的數字游民公社,DN余村的“新村民”們發起了“The Place Lab”活動,致力于找到“當地人覺得日常,外地人覺得有趣”的東西,經過實地調研形成了《天荒坪美食小眾點評》《天荒坪云南燒烤》指南,還自發錄制了播客“天荒坪1號”,分享DN余村的生活。
“幾個人湊在一起,研發一個新產品、做一個小程序、開發一個App……”許崧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頻繁在數字游民社區內發生,一個“鄉村朋友圈”在DN余村漸漸成形。
在青年暫留的過程中,如何保證青年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社區思考的問題。
“為了發現、培養、成就更多有志青年,我們在去年的青年夢想大會上成立了余村全球青年發展學院?!贝笥啻迩嗄耆瞬派鐓^負責人于文文說,在和青年人交流時,她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我來鄉村開個小店能賺錢嗎?”針對這類困惑,社區在余村全球青年發展學院開設了“如何在鄉村開好一家店”的課程,邀請有經驗的主理人來授課,還推出“一周店長”體驗課程,讓學員切身參與鄉村小店運營。
同時,圍繞“城鄉融合×青年發展”的發展方向,余村全球青年發展學院還會系統性總結大余村青年入鄉的創新實踐經驗,基于“余村全球合伙人”項目力量以及青年創業需求,打造“理論課程+職業技能+定向實踐+特色交流+鄉村體驗”的五維課程體系。
目前,余村吸引了1200多名青年常態化駐地辦公,落地60多個新經濟項目,并結合農耕體驗、茶文化等,形成“鄉村+科技+文化”的復合業態。
從“被動輸血”轉向“自主造血”
數字游民的到來不僅降低了鄉村閑置資源的浪費率,更通過技術外溢與市場對接實現產業升級。在這里,這些“新村民”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與多個鄉鎮(街道)開展合作,參與規劃設計遞鋪街道烏象壩公園、天子湖鎮古苑村閑置水庫等多個項目,不僅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一致好評,還吸引更多“新村民”加入。
“第一次來這里就被震撼了,沒想到山腳下藏著設施這么完善的村莊,我當即決定要在這里打造專業的鄉村騎行服務?!睌底钟蚊褡坷蛞彩恰坝啻迦蚝匣锶恕钡囊粏T。她和男朋友徐亮在余村創辦了一家騎行俱樂部,吸引來自上海、江蘇,甚至國外的騎友們慕名而來。卓莉開發了30條騎行旅游線路,讓騎友不僅能享受速度與激情,還能飽覽沿途的鄉村美景,架起城鄉互動的高頻橋梁,有效激活了鄉村消費活力。
同時,余村按照引進合伙人、合伙人帶動合伙人、合伙人孵化合伙人“三步走”路徑,邀請合伙人積極參與鄉村共建,持續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目前已落地各類項目(公司)42個,帶動招引大學生超1400名,吸引高層次人才23人參與鄉村建設,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雙向聯動,從“被動輸血”轉向“自主造血”。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上海、浙江、天津、云南、四川、海南、安徽、廣東等地均已布局數字游民社區建設措施。例如,浙江麗水出臺了全國首個地級市數字游民專項政策《支持數字游民發展八條措施》,提供免費創業場所、最高1000萬元資助;安徽黃山市設立100萬元創業引導基金,對長期租住游民補貼房費10%~20%……各地政策的精準扶持與社區建設的不斷完善,推動數字游民群體成為連接城鄉資源、激活鄉村活力的重要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全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