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女在交友聯誼活動上留影。 中新網記者 劉文華 攝
活動中,青年們以8人一組(每組4男4女)的形式,在投壺、剪紙、拼圖等環節中袒露心聲。沒有長輩催婚的壓力,更多的是年輕人對“如何愛”的自主表達。
“我180cm,體重160斤,大學是體育教育專業,打排球從二傳轉主攻,彈跳還行。”李昊陽坐在活動休息區,語氣坦誠地自我介紹,上學時曾有過一段戀情,因對方赴北京工作二人異地分手,此后便覺得婚戀是“負擔”。“一個人生活挺好,要是處對象,寧缺毋濫,希望能有投緣的女生,然后安家買房。”
這種“不湊合”的態度,在25歲的張沐瑤身上同樣明顯。身高160cm的她,周末愛爬山“放空大腦”,近期正重讀《平凡的世界》。
“大學沒談過戀愛,我媽之前提過3次相親,我都沒去。”她指尖劃過剛完成的剪紙作品,上面是一對牽手的小人兒。“希望他像《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那樣,遇事能扛事,我們一起進步。”她笑著補充,“父母沒太催自己,但如果找到心儀的對象,父母肯定會很高興。”
相較于兩人的“務實”,22歲的王浩宇多了些“自由不羈”。身高183cm的他,愛跟朋友相聚、玩游戲《英雄聯盟》,有過女朋友,上一段感情因對方“管得太嚴”分手。“我現在不想結婚,計劃30歲事業穩定了再說,現在處對象可以。”
23歲的王藝涵主張“先做好自己,再談戀愛”。她提到網上有許多的“男女對立”言論,但沒必要當真,“男女思維不一樣很正常,關鍵是互相尊重。”
活動負責人林生已在內蒙古多地做了近5年婚戀相關活動,據他觀察,青年男女普遍存在“社恐”的困境,“線上的社交媒體成了許多人的交流途徑,而現實中的交流很缺失。如果只加微信聊,10對中有8對可能談不成。”
活動當晚,主辦方安排了“打鐵花”表演,金色火花映著青年們的笑臉。李昊陽跟新認識的球友約好下周一起打球,“沒找到對象,但認識了玩得來的人,這趟沒白來”;張沐瑤把剪紙作品貼在展示區:“慢慢來,總會遇到能一起爬山、一起進步的人”。
正如林生所說:“我們今年將舉辦多場這類活動,年輕人要的是一個能輕松遇見同類的平臺。畢竟,好的愛情,從來都該是‘我想跟你一起’,而非‘我該跟你一起’。”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昊陽、張沐瑤、王藝涵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