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浪財經-新浪財經經首頁
即將過去的2023年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去美元化呼聲日漸高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一年,是人工智能熱潮興起,開啟全球科技新時代的一年,也是地緣沖突不斷加劇、全球經濟緩慢前行的一年。新浪財經為您梳理了全年國際財經大事件,遴選出2023年十大國際財經新聞。
1. 全球通脹超預期降溫 明年全球通脹率將回歸正常?
在歐美主要貨幣政策制定部門持續調控后,通脹得到緩解。全球各地通脹正以遠快于預期的速度降溫。如果經濟學家判斷無誤,這份大禮2024年還會延續,讓通脹率在三年里首次回歸正常。據高盛經濟學家估計,在經歷過后疫情時代通脹飆升的美國、歐洲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在截至11月份的三個月中折年率為2.2%。這些經濟學家還認為,到2024年底,上述經濟體的平均通脹率應該會達到或接近大多數主要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
通脹趨緩,加上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或停滯,為明年降息創造了條件。美國銀行策略師也表示,隨著全球通脹大幅回落,預計明年全球央行將降息152次,為2009年以來降息次數最多的一年。
2. 人民幣排名超日元,躍居國際支付第四大貨幣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發布的人民幣月度報告和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1月份,人民幣超越日元,成為國際支付第四大貨幣,占比4.61%,創歷史新高。人民幣作為貿易融資貨幣和儲備貨幣的地位也不斷上升。今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占比達5.8%,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儲備貨幣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幣儲備規模占比為2.45%,較2016年人民幣剛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時提升1.38個百分點。
3. 金磚國家宣布擴容,沙特等六國明年加入
今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召開特別記者會,宣布金磚國家擴容,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自明年1月1日起生效。
這表明新興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金磚五國的GDP總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匯集了全球42%的人口。此次擴容將進一步提升金磚合作機制的全球影響力。此次擴容后,金磚大家庭亞洲成員增加3個、非洲成員增加2個、拉丁美洲成員增加1個。
4. 國際金價創歷史新高 各國央行掀起購金熱潮 黃金牛市要來了?
盡管美聯儲在2023年繼續加息,但在央行購金潮、銀行業危機以及相關地緣政治事件的刺激之下,黃金整體維持上行勢頭。12月4日,國際黃金期貨站上每盎司2150美元關口,現貨黃金漲至每盎司2146美元,均創歷史新高。此后的交易日,金價呈高位震蕩走勢。今年風險事件頻頻出現,2023年有兩個重大事件風險——硅谷銀行破產和巴以沖突。風險事件在今年為黃金的表現貢獻了3%至6%的漲幅。此外,央行對黃金需求持續增加。據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各國央行共計購買了大約800噸黃金,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世界黃金協會近期的調查還顯示,全球24%的央行打算在未來12個月繼續增加黃金儲備。
5. 主要央行加息“熄火” 多國股市創出歷史新高 印度股市躍居全球第四
四季度,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暫停加息,刺激投資者看好股市。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歐美和亞洲國家主要股票指數今年均創出歷史新高,日本股市也觸及33年新高。
2023年,東證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均觸及33年新高,年內迄今漲幅超過20%,跑贏亞洲多數基準股指。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顯示出果斷遏制持續數十年通縮的跡象,而且巴菲特的認可也為日本股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日本央行不急于調整超寬松貨幣政策的跡象,也為股市添薪加柴。
12月6日,印度股市市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僅次于美國、中國和日本市場。今年迄今,印度主要股票基準指數上漲超過13%,創歷史新高,有望前所未有地實現連續第八年上漲。
6. 銀行業巨震,瑞銀收購瑞信 金融“巨無霸”誕生
瑞士信貸因一連串事件、丑聞、管理層更迭與法律問題而飽受打擊,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董事長3月份表示不再增加持股,引發恐慌性拋售,迫使瑞信向監管機構求助。在早前美國硅谷銀行倒閉的背景下,瑞信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
最終,在瑞士當局撮合下,瑞銀集團以30億瑞郎的價格收購了瑞信,瑞士央行向瑞信提供了1000億瑞郎流動性支持。不過,瑞信價值約173億美元的AT1債券價值被歸零,使這些債券的投資者血本無歸。
瑞士前兩大金融機構的合并,不僅意味著瑞銀將進一步擴大其在本國的領先地位,也標志著一個更加巨大的國際金融集團誕生。收購完成后,瑞銀成為資產負債表達1.6萬億美元的“巨無霸”銀行。
7. 比特幣“起死回生” 然而幣圈不太平! FTX創始人被判刑 幣安也“在劫難逃”
在2022年暴跌65%之后,比特幣今年的漲幅領跑市場。其價格從年初的約1.9萬美元一路飆升到年底的4.4萬美元。渣打銀行外匯研究主管Geoff Kendrick近期重申了4月的價格預測,即比特幣價格到2024年底將達到10萬美元。該銀行表示,這將受到諸多ETF獲批的推動。伯恩斯坦分析師預測,鑒于供應原因,比特幣可能在2025年年中達到15萬美元。
加密貨幣迎來上漲,然而“幣圈”并不太平。去年年末,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在巴哈馬被捕,今年11月,一個紐約聯邦陪審團判定他所面臨的全部七項罪名成立。這一判決為這位曾經的加密貨幣之王的驚人隕落畫上了句號。檢察官稱之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詐案之一。
相對于SBF的積極抗辯,另一位“加密貨幣之王”、幣安CEO趙長鵬在11月末前往西雅圖選擇承認自己違反了美國的洗錢規定。
趙長鵬和他麾下的幣安同意認罪,以就美國司法部的一項刑事調查和解,該調查幾乎從幣安成立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這家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認罪協議的一部分,幣安將支付43億美元的罰款,趙長鵬則辭去CEO一職,并可能面臨長達18個月的監禁。目前,幣安還在應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的另一起訴訟。
8. 巴以沖突沖擊市場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大
10月以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新一輪軍事沖突,并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沖突也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大,給全球經濟復蘇造成不利影響。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有所加劇。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并非重要油氣出口國或重要運輸通道,此輪沖突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沖擊暫時較為有限。但如果沖突擴大到中東其他地區,并引發極端事件,可能會帶來油價急劇上漲和供應中斷等風險。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格·達科(Greg Daco)近日警告稱,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市場需要為油價飆升至三位數做好準備。這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后果,包括全球經濟溫和衰退、到明年底全球實際GDP增長率下降1.4%等。全球金融狀況也可能進一步趨緊,股市可能在此期間下跌20%,而美元將升值10%。
9. 減肥神藥爆火!行業迎來爆炸性增長 諾和諾德市值超丹麥GDP
除AI之外,如果要評選2023年資本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概念,“減肥藥”無疑是不二之選。2023年,減肥藥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長。這一趨勢的驅動力是新一代減肥藥物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開發和上市,這些藥物被證明在安全性和效果上都有顯著提升。
減肥藥行業的快速增長對相關公司的股價產生了顯著正面影響,特別是那些開發或銷售新型減肥藥物的公司,如諾和諾德和禮來,同時也見證了其股票價格的顯著上漲。諾和諾德和禮來今年迄今分別上漲53%和58%。諾和諾德超過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成為歐洲最大上市公司,其市值甚至超過了丹麥的GDP。
諾和諾德的巨大成功也促進了丹麥經濟的繁榮,因為該公司增加了招聘,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并將利潤進行再投資。大量外匯的流入使丹麥克朗走強,迫使丹麥央行將利率保持在低于歐洲央行設定的利率水平,以削弱克朗。
10. “阿根廷特朗普”上臺,啟動休克療法
今年12月,主張全面美元化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維爾·米萊就任阿根廷總統,這位“阿根廷特朗普”上臺之后迅速啟動了“休克療法”,直接宣布將比索貶值54%,并采取了包括削減政府支出、減少消費這補貼、停止新建工程招標等一系列措施,試圖減少財政赤字并控制阿根廷高達三位數的通脹。
12月20日,米萊又簽署一項經濟法令,公布了包括國企私有化、結束出口限制和放松管制等300多項改革措施,引發了阿根廷民眾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