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財經管理;華為財經管理綱要
財經不是會計,財經管理要適應企業業務發展的需要,也要規范企業的業務發展。華為的財經管理水平很高,具體高在哪里呢?可用五句話加以概括。
第一句話,在管理工具的使用上,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抓手,堅持把簡單復雜的財務工作交給人工智能處理。
我們永遠要相信機器做事的效率會比人做事的效率高。“財務是確定性工作,把簡單留給別人,把復雜留給自己,復雜工作可以用人工智能方法來解決。”
華為的財務總監孟晚舟女士在2017年新年致辭《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中提到,“在會計核算領域,我們積極嘗試自動化、智能化,將標準業務場景的會計核算工作交給機器完成。目前,年平均約120萬單的員工費用報銷,員工在自助報銷的同時,機器根據既定規則直接生成會計憑證。 ?”
第二句話,在管理方法的選擇上,尊重價值規律,重視制度流程建設,強調流程管理與例外管理相結合。
一個企業95%的事項都是常規性事項,常規性事項按制度流程處理即可。可體現企業管理水平的卻是那5%的例外事項。對例外事項不能一概說“NO”,而是要有特殊通道對它實行例外管理。
“例外管理就要堅決貫徹流程化管理。出現例外管理時,我們會增設例外管理機構,建設一條‘胡志明小路’。在管理中也要存在一條小路,允許一些不符合流程的必不可少的業務流動,這才是科學合理的,僵化、片面都是不行的。當然留過一次、兩次以后就要規范化,轉變成例行流程。”
第三句話,在財務工作要求的落實上,把認真做到極致,說到必做到。
華為做得這么成功,是不是管理上有什么秘訣呢?其實沒有。管理的客觀規律都寫在教科書上了,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企業都知道。問題是很多企業不會嚴格按照管理規律辦事,它們會找種種借口,強調自身的特殊性,強調客觀情況,然后違背管理規律辦事。如果非要說華為的管理有什么秘訣的話,我覺得秘訣就兩點:第一,把管理的規律做得徹底;第二,在執行中把認真做到極致。
第四句話,在工作內容的關注上,堅持客戶導向,把財務監督寓于財務服務之中。
“華為存在的惟一理由就是為客戶服務,這個客戶是指外部客戶。財務存在的目的也是為客戶服務,這個客戶還包括了內部客戶。我們常說,公司的管理是以業務為主導、會計為監督。就是說為外部客戶服務的業務主導著公司的發展,而財務自動、實時地在流程中審視業務發展的規范性、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風險性,就是在服務的同時完成監督。因此,財務本質上是為業務服務的。”
第五句話,在財務目標的設定上,牽引公司增長性、盈利性、流動性同步發展。
“考核要關注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三足鼎立,支撐起公司的生存發展。單純地銷售額增長是不顧一切的瘋狂,單純地追求利潤會透支未來,不考核現金流將導致只有賬面利潤。光有名義利潤是假的,沒現金流就如同沒米下鍋,幾天等不到米運來就已經餓死了。”
規模、盈利、現金流,在華為又被稱作是財務金三角。華為公司考核代表處的KPI,大致就是圍繞著財務金三角來選擇的。增長性的指標,選擇哪些呢?常見的有合同額、收入。盈利性指標有什么呢?有銷售毛利、費用率、凈利潤等。流動性的指標,如回款、DSO、ITO等。財務金三角能較全面地體現公司價值,從財務金三角選擇KPI,可以很好地牽引公司價值的增長。
2023年7月15日于鄭州返京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