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樂視控股集團倡導發起成立的“互聯網生態研究院”近日公開亮相,樂視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劉弘擔任院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擔任名譽院長。
互聯網發展過程的本身,經歷了從傳統到不斷創新的階段。曾執掌招商銀行14個年頭的馬蔚華對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有著深切感受,“當初我們是家只有1000多億資產、幾百個網點的銀行,硬是靠著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打造成為今天一個比較成功的零售體系的商業銀行。”而現在,互聯網發展進入到新的信息技術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以互聯網為驅動核心的商業模式創新和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結合的創新。”
在互聯網創新浪潮中,出現了一個惹人注目的現象,這就是互聯網生態。現在國內外主要的互聯網巨頭都在打造屬于自己的互聯網生態圈。由于各個企業業務形態、發展模式存在差異,對互聯網生態的理解也是各有所長,這就導致了現在的互聯網生態概念并不統一和清晰。
在馬蔚華看來,互聯網生態是以用戶為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平臺,產生出人與人、人與互聯網的各種關系。“互聯網生態是跨界創新的商業模式,衍生出全新的產業組織方式,帶來全新的用戶價值。”
在馬蔚華看來,樂視能作為研究互聯網生態的樣板企業,樂視從樂視網起步,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方式,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現在的樂視你很難說它是哪一類企業,對于互聯網技術背景下跨產業鏈重構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探索,樂視會給我們提供很多啟發。”
樂視控股戰略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表示,互聯網生態創新的精髓在于四個字:“打破邊界”,打破產業邊界、打破組織邊界以及打破創新本身的邊界。但是打破邊界并非易事,要挑戰在工業經濟時代形成的專業分工理論。“專業化分工是在產品短缺、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工業時代產物,現在是談用戶體驗的時候,僅僅強調產品功能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在供應側要改革,就得尋找更大的創新邊界,這就是要將產業原來的分工體系打破,創造閉環的完整產品。”阿木說道。
專家觀點
劉紀鵬:互聯網金融創新邁出右腳后,還要邁出左腳
喝彩聲、批評聲,聲聲入耳,這是國內目前互聯網創新,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創新面臨的現狀。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必須正確看待所謂今天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關鍵,就是按照金融新生態創新的原則,放開牌照準入。
“我們在創新前行中,邁出右腳之后可能會身體不穩,這時并不該退回來,而要邁出另一只腳。”劉紀鵬說道,現在存在P2P跑路、眾籌不見分紅等現象,但是互聯網金融創新還要繼續邁出步伐。“金融新生態在初期的發展中,產生一點問題是很正常的, P2P、眾籌的政策都應該進一步地完善。比如眾籌,央行的態度就很好,堅決主張把眾籌的兩百人限制放寬到一千人。”
劉紀鵬認為,要想解決互聯網金融現在存在的所謂野蠻生長的問題,必須要打開市場大門,打破市場準入是使我國互聯網生態環境向健康發展的關鍵,通過建立透明公開的符合競爭準則的規則,才能實現百花齊放。